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外女性健康研究》 > 201718
编号:13608045
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7年9月15日 《中外女性健康研究》 201718
     【摘要】: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(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ms,HR-HPV)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其癌变的病因之一。现已证实HR-HPV持续感染是宫颈恶性肿瘤明确的高危因素。遏制导致HR-HPV感染的危险因素,就有可能阻断其持续感染,从而降低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。现就导致宫颈HR-HPV感染的危险因素综述如下。

    【关键词】人类乳头瘤病毒;持续感染;宫颈癌;危险因素

    在世界范围内,宫颈癌是一个造成人类身体、精神、性和财富损失的重要的个人和公共健康问题。当前在发展中国家中存在着世界85%的宫颈癌患者。如在沙哈拉以南的非洲,宫颈癌是该地区导致死亡和公共健康问题的主要疾病。

    世界卫生组织(WHO)已在1996年将引发宫颈癌的根本性致病因子确认为HPV。现已明确了HR-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高危因素。但目前对HPV“持续性感染”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。多数学者认为当HPV侵袭了宫颈基底层细胞时,在问隔4~6个月或6~12个月的相邻两次随访中,同一患者宫颈HPV检查均显示阳性且为同种类型,则称为此种类型的HPV持续性感染。从HPV感染到发展为宫颈癌历经四重奏:宫颈HPV感染、宫颈上皮细胞病变、宫颈癌前病变、浸润癌。这是一个由渐变到突变,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进程,大约需历经25~30年的时间。然而HPV感染不一定都引起细胞学异常,也并不是所有HPV感染均发展为宫颈癌,人体自身具有一定自然清除HPV的能力,对于低危型HPV的清除约需3个月~2年不等,但目前缺乏针对高危型HPV自然清除时限的报道。

    多年来,对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病因学方面的探索中发现了很多与其相关的危险因素,总体可归纳为以下三大要素:1)遗传因素的报道及研究罕见;2)行为信息学指标:如吸烟、初次性行为年龄过早、多孕多产、性生活紊乱等;3)人口学指标:如年龄、经济收入等。其中行为因素和部分人口学指标是可控的。所以,深入了解宫颈感染HPV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,采取相应干预措施,阻断上述因素发生,有利于从病因预防(即一级预防)角度降低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变的发生发展。故WHO已明确指出在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中,宫颈癌是目前唯一可以预防的。

    1行为信息学指标

    1.1吸烟与HR-HPV

    现有研究认为,吸烟年限、首次吸烟年龄及每天吸烟量均与宫颈癌的发生干系重大。有资料认为宫颈黏液中的尼古丁、可铁宁、烟草代谢物亚硝胺等高浓度蓄积,将宫颈黏膜上由T淋巴细胞和Langerhan细胞组成的一张广泛的免疫细胞介导网络破坏,并诱导DNA损伤使宫颈移行带细胞分裂和增生速度加快,宫颈柱状上皮的免疫防御功能遭到摧残,易致HR-HPV持续感染,同时可能因为其导致了基因甲基化,而使局部癌变或者作为化学致癌原增强一些病毒(如HPV)的致癌作用。

    1.2性行为与HR-HPV

    不良性行为是宫颈感染HPV的重要因素之一,也是宫颈癌年轻化的主要诱因。初次性行为年龄过早、性生活混乱、多个性伴侣、性卫生较差等性行为因素与宫颈HR-HPV感染休戚相关。

    在英国,首次性生活年龄≤17岁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是首次性生活年龄≥20岁的2~3倍。在发展中国家,首次性生活年龄≤16岁发生宫颈癌的风险是≥21岁的2.4倍。年轻女性,特别是因生殖道发育未完全成熟,宫颈黏膜对致癌物作用敏感的20岁以下者,其免疫系统未被致敏,对外界病毒的抵抗力弱,从而易致HPV侵袭感染,当HR-HPV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后,两种致癌蛋白被E6和E7基因编码产生,这是高危型HPV致细胞恶变的主要原因。一些国内外研究发现,经期性交、不良的卫生状况(如性生活前后不清洗外阴者)感染HPV的风险也会增加。

    此外,高危男性也是宫颈HR-HPV感染发生因素之一的这一观点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,认为性伴侣有生殖器肿瘤,如阴茎癌、肛门癌等,与其宫颈感染HPV感染密切相关。

    1.3避孕方式与HR-HPV

    Hogewoning CJA等研究发现,使用避孕套可以清除HPV感染及促使宫颈上皮内瘤变(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-oplasia,CIN)的回退,使用避孕套2年者,其CIN的累积消退率为53%,HPV清除率为23%;未使用避孕套者,其CIN的累积消退率为35%,HPV清除率为4%。避孕套的屏障作用可阻断HPV的传播,故避孕套的使用是降低HR-HPV感染的保护因素。

    含有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可刺激宫颈上皮的异常增生,可能使HPV感染的机会增加2~3倍。持续使用达5年以上者,HPV持续感染的危险性会增加,而且患宫颈癌风险增加了4倍。尚未见宫内节育器、皮埋避孕、结扎等避孕方式与HPV感染的相关报道。

    1.4孕产次与HR-HPV

    早孕、多孕、多产等是宫颈HR-HPV感染的危险因素。胡杏军等总结,可能上述行为刺激并损伤宫颈,导致宫颈上皮发生异常增生;加之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增加、免疫功能低下、免疫耐受局部生理状态改变等易致HPV病毒感染。多次人工流产术易对宫颈造成机械性损伤,引起宫颈移行带鳞状上皮化生,在修复过程中受到HPV感染等不良因素的長期刺激形成肿瘤。

    1.5生殖道各种炎症、性传播疾病与HR-HPV

    由于伴有支原体、衣原体、淋球菌、假丝酵母菌、梅毒螺旋杆菌、HIV等病原菌感染,易使宫颈表面形成炎症和溃疡而致宫颈黏膜屏障崩溃,从而极易通过微小破损的HPV病毒侵入并储存于上皮基底层,并遵循宿主角质化细胞的分化过程,同时宫颈上皮组织因这些感染而受损,进一步降低了阴道局部免疫力,使HR-HPV感染持续。

    1.6精神状况与HR-HPV

    很多调查显示,HPV感染的多数患者或有压抑、愤怒等不愉快的经历,或处于萎靡不振的精神中,或长期处于高压的环境里,均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紊乱,对病毒丧失抵抗力,再加上孤独冷僻、郁郁寡欢等不良性格,使机体对HPV的侵袭毫无防御。

    2人口学指标

    2.1年龄与HR-HPV

    多数观点认为,年轻患者对宫颈HPV感染多为一过性,而年龄较大患者更易发生持续感染。可能与年龄偏大者免疫功能下降,激素水平不稳定,对新感染的HR-HPV自然清除能力以及对潜伏期HR-HPV抑制能力降低有关。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,外来文化的冲击,人们对性认识逐渐开放,年轻女性中性传播疾病频发、性混乱等,使得持续感染HR-HPV的发病率逐渐攀升,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。北京大学妇儿医院和华西医院收集了1968至2001的1000多例宫颈癌病例显示,平均患病年龄由55岁下降到42岁,最小17岁。

    2.2家庭人均收入与HR-HPV

    Franceschi等研究认为,收入较高人群不易感染HPV。我国属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,在宫颈HPV筛查方面投入、宣传力度有限,且收入低者一般居住、卫生条件及习惯欠佳,缺乏对HPV的认识,不会主动规避高危因素,而已感染者,或因经济负担而不能采取积极治疗致病情延续。相对较好的经济条件,居住环境好、规律作息、健康饮食、适当运动等提高了免疫,降低了感染机率。

    3展望

    综上,吸烟、性生活年龄过早、孕产次多等是HR-HPV持续感染的高危因素,还协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。对某地区以上因素深入认识:一方面可以对易感人群进行行为干预;另一方面为制定合理的预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。中国已批准HPV16、18二价预防性疫苗上市,在国外治疗性疫苗已进入临床Ⅱ期研究,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宫颈癌的攻破将成为医学史上又一个里程碑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(王澜 王东红)